初見阿康,他正在中關村的公司里一五一十地數著剛送來的貨款。雖然只有幾百塊錢,但這已是他這天下午收到的第4筆客戶預付款。“中關村那些賣電腦的一臺就掙百十來塊錢,我比他們聰明。”阿康可以一邊數錢一邊聊天,兩者互不干擾。
阿康是北京易工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CEO,比起公司長長的名字來說,大多數人更熟悉他的網站——K68.CN.K68的名字取了阿康名字“康錄發”的諧音。
網絡勞務交易
簡單地說,K68很像一家網絡勞務服務交易市場。你可以在K68網站上懸賞任何一種任務。比如制作一家公司的LOGO、設計一個個性網頁、編寫一段應用程序等等。懸賞的傭金要提前支付給K68,金額和時間期限則由你自己決定。網絡上的中標者最終將獲得這筆賞金中的80%,其余20%則完完全全成為阿康公司的收入。
目前在K68有兩萬多個網絡草根“設計師”,他們大多是在校大學生、自由職業人群以及政府職員等。他們自由地關注和參與自己感興趣的任務,并提出周詳的原創方案。阿康希望這個“設計師”的人群增速能夠放慢下來。因為把激烈的競爭和殘酷的淘汰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可以保證現有“設計師”對K68的忠誠度。
在最近的一些任務中,一所美國大學在幾十個網友提供的原創設計中,淘到了令校長滿意的校徽,這僅僅花費了千余元人民幣。而一位北京男士則給K68寄來了1塊錢的任務賞金,這位男士要求網友給他介紹一位情投意合的女友。
現實中靠拼縫、中介本事吃飯的人比比皆是,卻并不見得有多少技術含量。但是把諸如制作和設計之類的生意搬到互聯網上,并能形成一個成熟商業模式的公司并不多見。或許阿康可以成為這個行當的始作俑者。
新草根族
出席各式各樣的會議和論壇,對K68打造知名度至關重要。倘若有機會,阿康定會提著一個臃腫的黑色公務包出現在會場上,包里裝著一臺1500元錢買來的二手筆記本電腦。“我們還在創業階段,成本要控制得很細。”
K68公司的兩間辦公室,選在中關村西南角一座大廈的18層,準確地說,那是一棟普通的公寓而不是租金昂貴的高檔寫字樓。公司的電腦是員工從各自家中搬過來的。
2005年,K68的創意獲得美國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首屆中國商業計劃書大賽”二等獎。于是阿康用1.5萬美元的獎金為公司購置了一臺新服務器,剩余的部分則用于開拓市場。
創業情懷
借助史密斯商學院的商業計劃書大賽,阿康在風險投資圈中形成了不大不小的名氣。有人曾開價100萬美元要買下K68,但最終阿康還是選擇引入數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如果我是第一次創業,也許會考慮賣掉K68.”阿康有些若有所失。
“阿康有著一段傳奇的創業生涯。”盡管每天都要接觸形形色色的創業項目,但Walter Hutchens教授對阿康的評價始終很高。Walter Hutchens是斯密斯商學院中國項目的首席代表,中國的風險資本和技術創新是他的重點研究方向。
1995年,剛剛大學畢業的阿康只身來到中關村,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銷售聯想的電腦。阿康說那時楊元慶親自負責聯想的銷售培訓。也許是得益于楊的教誨,阿康每年的銷售額都接近1000萬元人民幣,對每位入行幾年的銷售員來說這都是個可以居功至偉的數字。
1998年阿康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業——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1年半的時間里,他的公司嘗試著為一些中小企業提供電腦、網絡的修理和維護服務。但這在當時太超前了。
首次創業嘗到敗績后,阿康成立了一家教外國人說中文的網站。直到今天仍有為數不少的外國人定制了它的服務,因為它很廉價,每半年的學習費用也不過35美元。也許這是個不錯的創業項目,但它只是一塊治療皮外傷的創可貼,無法打通阿康創業路途上的要穴。
現在,K68成為阿康的第三次創業,阿康也把K68視作修煉創業神功的秘籍。“現在K68平均每天能接到近幾十個任務,每個任務的賞金多則幾千塊錢,少則幾十塊錢。”阿康覺得數數任務傭金是個很快樂的事情。
從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一組數字顯示,中國內地注冊的2300萬家企業中,10人左右甚至更小的企業有1700多萬家。比起正規設計和制作公司動輒數萬元的傭金而言,中小企業也許更喜歡K68的價格,因為在那里幾百元、幾千元就足以解決它們的問題。
在中關村每幾分鐘便會有1家公司消失,但阿康相信K68會成為少數可以做大的公司。
“我的目標是每天發1萬個任務,每個任務平均500元,每天500萬的流水,到了這個值就可以去上市了。”阿康覺得K68大概會用3到5年的時間完成這個目標。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