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要求作文。以“行走”為標題,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不得抄襲。
【命題意圖】
“行走”這一概念,既可指人生姿態,也可指精神成長,它指向個體和類的存在,人的一生本就是不斷行走的過程,在人生行走中,你有何深切體驗?
【寫作指導】
可以聯想到古今中外諸多“行走”,擁有四個博士學位的史懷哲行走在非洲貧瘠的土地上,輪椅上的史鐵生憑借手中之筆行走于精神的廣袤領地,毛澤東行走于革命路途一生奮斗,陶淵明行走于田園,追求的是一份心靈的自由與精神的安頓,孔子行走列國,只為恢復古道。甚至你還可以聯想到唐僧的西行和馬爾克斯筆下一個家族的遷徙。人類,就是在行走中存在、發展和延續并體現其人生選擇以及選擇的價值。也可以寫在自然山水中行走的發現和感悟。在蒼茫人世,你行走過哪些地方?你愿選擇怎樣的行走姿態,你愿有怎樣的行走意義?
【素材金庫】
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能貶低我們。如果我們堅強,就沒有什么不良影響能夠打敗我們。——美國教育家華盛頓◎意志堅強的樂觀主義者用“世上無難事”的人生觀來思考問題,越是遭受悲劇打擊,越是表現得堅強。——古羅馬哲學家西尼加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法)羅曼·羅蘭
張云成,從小就是嚴重肌無力癥患者,可他卻寫出了勵志暢銷書《假如我能行走三天》,獲得2003年勵志人物。
他只上過一天學,從懂事那天起就面臨著只能活到28歲的無情命運。他天天只能在炕上坐著,眼中唯一的風景是自家的院子,肌肉萎縮到不能自己穿衣和洗臉,拿不起一本書一杯水,但他的夢想是要當一個作家,至少要寫一本書以證明自己曾經在世上活過、奮爭過。他用6年的時間,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方式寫就了17萬字的書稿。2003年4月,他的書出版后,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并暢銷,讀者稱贊他的《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是一本真正的勵志之作”。
張云成在絕癥面前表現出的勇氣、與命運搏斗的精神、為生命贏得的尊嚴,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人生英雄”。
鄧亞萍5歲進入業余體校開始打球,9歲進入省體工大隊乒乓球集訓隊,10歲進入市體委乒乓球隊。因為身材矮小,成績優秀的鄧亞萍一直無緣進入河南省乒乓球隊。但是她憑借著一股犟脾氣,不但進入了河南省隊,而且進入了國家隊,先后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并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鄧亞萍的成功是毅力的見證,是強者的表現,鄧亞萍打破了天才的神話,創造了普通人甚至是條件差的人一樣可以走進天堂、走向神壇的神話。
2002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那段授獎詞也許是對他最精當的概括:“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