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_午夜视频精品_激情都市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 吳尚志:價格不是PE退出最主要指標

吳尚志:價格不是PE退出最主要指標
2008-01-07 08:27:46  作者:zhengycn摘錄  來源:

  吳尚志(鼎暉中國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價格不是PE退出最主要指標 國企重組將產生更多并購投資機。

  以下為吳尚志董事長發言:

  過去幾年里,鼎暉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先后投資了30多家企業,其中包括蒙牛、李寧、分眾、雙匯等十幾家已經上市的知名企業。

  從2002年第一只基金的1億美元,到現在第三只基金16億美元,包括我們后來分拆出來的鼎暉風險投資,鼎暉現在一共管理著30多億美元的資產。

  價格不是退出最主要的指標,要有和企業一起做事的心態

  鼎暉能有今天的規模和品牌,得益于我們曾投資的優秀企業的成功。在過去的12-18個月,我們先后退出了一些公司,但現在想來很后悔。反思之后,我覺得價格不是退出最主要的指標。

  我們原來投資的一些企業價值大概1億-2億美元,預期能達到10億美元就很不錯了,但現在其中不少已經市值都上百億。這,跟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緊密相聯。它們的競爭優勢、增長潛力都非常大,比如招商銀行。這讓我想起巴菲特曾說過的“相對永久性持有”,可能我們也應該考慮。

  投資企業的時候,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當成一個給錢的人。找到一家優秀的企業,需要對企業管理層有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也很幸運的事情。因此,大家要有一起做事情的心態。一個優秀的企業,在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中還有很大空間,如果因目前資本市場價格較高就選擇退出,是很可惜的。

  我確實注意到中國最近資產價格上漲比較快,從宏觀經濟的角度,是高了低了我說不好;但具體到鼎暉投資的這些優秀企業,我們更需要有長遠發展的計劃。如果真的套了現,再去尋找下一個蒙牛、下一個分眾,并不容易。

  國有企業重組產生很多并購投資機會,增長型企業的機會更寬

  私募市場發展的最終結果,肯定是20%的人賺80%的錢。但是,在今天的美國,前十大私募基金拿走了市場上2/3的錢。因此,我相信不同風格、不同背景的公司應該還有不同的機會,其中一些可能存在于沒有被大家關注的領域。

  鼎暉尋找投資對象,常常基于兩方面的判斷。首先,企業要有持續的競爭力。當然,持續競爭力很難判斷。它究竟是一種創新,還是慘烈競爭中的幸存者,有時候很難分辨。其次,企業的管理者要有雄心、有能力把這個企業變成一個非常強大的企業。

  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很多行業在以更高的速度增長。比如,這幾年中國GDP在10%左右,但乳品等在發達國家已經零增長的行業,在中國連續幾年保持30%-40%的增長。在這些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必然會以更快的速度成長。

  一個行業里面最優秀的企業,不但能在市場份額上迅速增長,還會擁有許多收購兼并的機會。尤其是一旦這個企業被推向資本市場,資金成本會變得比較低的時候,企業收購兼并的成本就更低,行業進一步整合的機會也就更大。

  在鼎暉過往的投資中,收購性案例很少,但在發達國家就比較多。在成熟市場上,被收購的對象往往也是成熟企業,被收購的原因多半是管理層與股東之間利益協調機制失效,不能實現企業股東利益最大化。在中國,私營企業目前大多控制在第一代創業人手中,他們不太愿意放棄控股權;那些優秀的國企,也不愿意把控制權讓給別人。因此,國有企業的重組會產生很多并購投資機會,但私募進入的難度會比較大,而增長型企業的機會可能更寬些。

  政策放寬后的商業銀行杠桿投資,將是PE生存轉型的重要機會

  私募現在的資金來源主要還是國外,中國還沒有這樣的環境。如果商業銀行被允許直接做投資,那從其龐大的資源中拿出一小部分來做私募,將有助于增強他們的綜合競爭力。另外,商業銀行也可以間接參與投資,就是說商業銀行做資產分布,把一部分資源分布給私募基金,商業銀行作為投資人,這在美國也很普遍。

  融資方面,如果將來允許商業銀行做杠桿,市場將會大不一樣。當企業增長平穩、需要挖掘潛力做重組的時候,杠桿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因此,我相信未來與銀行系統合作的機會非常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也是PE生存轉型的重要機會。

  當然,這跟放寬管制有關。我的直覺是,這一天的到來會比我們想象的快。國家對PE已經很重視,發改委除推動國產基金的試點,還在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在不遠的將來,人民幣儲蓄、養老金以及一些高端銀行客戶的錢,或許都能參與到私募投資中來。

  我們需要不同的風險承擔和迅速決策機制,VC和PE分拆是趨勢

  對于大家都非常關心的“為什么鼎暉要把VC分離出來”問題,我想在此也談一下。

  實際上,我們的PE從2002年做到今天,成功率基本上是100%:第一只基金投資的9個企業,其中8個已經上市,剩下1個在路演。2006年將VC業務分拆出去,主要是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

  創投企業早期和后期,在一個項目投不投的判斷標準、管理者的思維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原來在中金的時候,只要覺得投入回報合適就做,但后來的鼎暉拿著養老基金、金融機構的錢,我們一定要保守。為了保持自律,盡管我們認為能夠賺錢,還是放棄了一些不符合市盈率等內部標準的企業,比如,如家。

  當一個基金形成一定的風格的話,必然有放棄的損失。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很多爆炸性成長機會不斷涌現,若按照嚴格自律的標準,好多創投都沒法做。比如,分眾這樣的企業,突然成了幾十億市值的公司,但這樣的企業和PE如果用一個標準去做,那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國際機構投資人教給我們什么叫資產分布,我們需要不同的風險承擔和迅速決策的機制,所以我們把創投分拆出去。我覺得,將VC和PE分拆是一種趨勢。

  此外,對資產投資類型適當加以分組,也將是一種有效的協調方法。現在,鼎暉旗下有創投、PE、上市股票,今年可能還將推出地產。這些都是不同的團隊來運作,互不干擾。在法規等各個方面逐漸寬松的時候,把各種業務放到一起運作,也是一種辦法,但現在看來還不太可能實現。因為這不光是一個可轉換的問題,還涉及內外資有別的投資環境問題。因此,最可能的辦法,就是從團隊上有所區分。

  (理財周報記者 李清宇整理)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