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打開碩大的手提包,想在雜亂的化妝品和文具、紙巾中找到心儀的那支灰色水筆,但會場昏暗的燈光讓她一籌莫展。這時,按動提包夾層里一個小開關,提包內壁隨即泛出青青熒光,各色物等在映照之下現出原形。
讓手提包里霎時明亮的是一種聚合物材料——電致發光薄膜,德國拜耳材料科技公司的最新發明。
日前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舉行的世界最大橡塑商品展——2007國際K展上,這一發明跟許多其他公司的創新產品一起,成為引領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秘密武器”。
從包裹鐵軌以減輕其震動的塑材,到重量減輕40%、防撞功效卻翻番的奔馳Smart車頂天窗……一些匪夷所思的創新型材料被應用到各行各業。
缺乏幽默感的德國人,從來都以嚴謹態度和創新性研究著稱,該國創新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成為世界上“最適于研究的國家”。拜耳的上述發明之所以頗具獨創性,正是基于德國產業界的整體創新傳統。有業內專家認為,這種可在微量電流作用下發出光亮的材料除了用于手提包,還可被裝飾在手機表面或做成個性車牌。
創新對眾多產業發展源動力的觸動讓人不可思議。在德國產業界,所有部門即使是簡單的機器修理工,也必須受過較高教育和培訓,能掌握復雜的技術程序,使用各種以前從未聽說名字的工具和設施。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公司之一,去年銷售額達102億歐元的拜耳材料科技,雖然它們的產品通常都是比較枯燥的名字,如聚氨酯、聚碳酸酯,但當被應用于日常生活并創造出奇特效果時,各種各樣的“材料美學”就顯現出來。
“透明汽車”
最近,拜耳材料科技與瑞士汽車設計大師Frank M. Rinderknecht合作推出了一輛“透明汽車”eXasis,這輛渾身通透、金光閃閃的汽車小巧玲瓏,自重僅有750公斤,時速卻可達210公里,完成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只需4秒。
其車身之輕主要是利用了透明聚碳酸酯模克隆提供的設計自由度,除了鋁制框架和乙醇燃料發動機外,其內部頭枕和扶手墊料均由聚氨酯膠狀Technogel材料制成,電線護套則由耐磨損和耐久性較好的熱塑性聚氨酯產品Desmopan制成。
拜耳材料科技負責創新開發的董事會成員Ian Paterson說:“任何人第一眼看到eXasis,就認為它是玻璃車,而實際上它們是由高科技透明塑料制成。我們聯合我們的合作伙伴來實現創新。”
拜耳材料科技幾乎所有業務部門都參與了該車的開發。瑞士的Mecaplex公司打造了該車的Makrolon外殼,德國硬質薄膜專家為其涂上淡黃色薄膜。該車底盤仿佛是從一整塊材料上切割下來的,但實際上則是由數塊隔板組成。
這輛車在今年3月日內瓦車展上首次亮相,并引起“轟動”——主攻材料領域的拜耳生產出了汽車,這顯然有點不可思議。
拜耳此舉是為了證明公司實力。這輛有效降低自重的“透明汽車”每公里的CO2排放只有20克,而一般汽車的排放量則是140~150克,非常環保。
此外,拜耳還在嘗試生產更多的東西。如拜耳材料科技與美國新興公司In-Phase Technologies合建的合資企業開發出了一種特殊的數據存儲媒體制造材料,利用全息數據存儲技術在一張只比普通CD直徑大一厘米的光盤上存儲高達300GB的數據包,據拜耳公司介紹,第二代產品預計可將存儲量擴展到800GB。
為了節能的創新
拜耳董事會主席Patrick Thomas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公司的策略建立在三大核心理念基礎上:創新、發展和高效。”雖然公司非常注重擴展市場份額,但對環境保護也是責無旁貸,尤其在持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能源方面的技術應用更是深入。
拜耳材料科技與其合作伙伴合作研發了鹽酸(異氰酸酯生產中的副產品)電解還原氯創新工藝。氯在生產過程中可不斷循環使用。無機基礎化學品部門主管Christian Ohm博士解釋說:“這種新方法可以減少30%左右的能源消耗,因此為氣候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因為鹽酸電解是一項非常消耗能源的工藝。”在Brunsbüttel經過數年成功運營一家年產能為2萬噸的生產廠后,拜耳目前正在上海建造首個世界級規模的同類生產廠。上海生產基地的年產能為21.5萬噸,計劃在下一年投產。
氣相光氣化作用也是拜耳開發出的一項創新技術,用以生產甲苯二異氰酸酯(TDI,一種用于生產柔軟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化學材料)。該項新技術可以在TDI合成反應的最后階段節省大約80%的溶劑,并在之后的蒸餾過程中節省40%~60%的能量。與傳統的相同容量系統相比,氣相光氣化作用節約大約20%的投資成本。
在德國多馬根基地進行試點運行后,氣相光氣化作用的效果使拜耳材料科技決定,在上海的生產基地安裝這一系統,目前,公司在上海的生產基地的TDI年產量達30萬噸。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