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
日本IT巨頭在全球傳統消費市場的潰敗跡象日益明顯。
繼三洋電機退出手機市場后,日立昨日也宣布了一項戰略收縮行動,停止研發、生產家用個人PC,旗下相關生產設備轉讓惠普。這一收縮行動沒有涉及裁員計劃,PC廠員工將轉至服務器、視聽設備以及手機研發等部門。
日立官方表示,在全球IT硬件市場,歐美和亞洲大公司壟斷的情況越來越明顯,過度競爭導致日立本土競爭力持續下降,早已難以贏利并確保核算平衡,這是公司退出個人PC的根本理由。
這是顯而易見的態度。在個人PC市場,美國惠普與戴爾、中國聯想與中國臺灣宏碁四大企業,占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日立這一業務之前一直龜縮在日本本土,但它同樣必須面對東芝、索尼、富士通等7家本土對手。
自從2001年度達到70萬臺(包括商用PC)出貨高峰后,日立個人PC業務便持續下滑,目前,它每年的出貨僅為14萬臺左右(商用PC約為35萬臺),如此數量僅占據日本本土4.6%的市場,名列第8。這與其作為日本PC業鼻祖的地位早已極不相稱,它早在1978年便率先在日本發布了首臺家用PC。
日立家用PC品牌PRIUS目前已停止生產,今年夏天的機型將是最后的“演出”。不過,該公司強調,仍將提供個人PC維修服務,并繼續經營商用PC。不過,《第一財經日報》獲悉,自從今年初以來,它的商用PC也已交由惠普代工生產了。
惠普接手日立這一業務,恰好符合它的需求。因為,在收購康柏后,它一直游離于日本個人PC市場已長達4年。今年3月,惠普個人PC重返日本,但是面對相對封閉的市場,它的表現一般,而收購日立業務則能彌補它在整個亞太市場的短板。
業內人士認為,惠普接手暫時不會對戴爾、聯想造成沖擊。因為,三家公司在日本的遭遇基本雷同,日本市場仍是其“地頭蛇”的天下,富士通、東芝、NEC、索尼在日本市場占有率均在10%左右,加上其他品牌,則超過50%。不過,惠普畢竟占有了競爭先機,無疑將強化其全球第一大PC品牌的影響力。
此前,當宏碁并購傳聞流行時,業內一度分析說,它的目標將落在日本,其中日立、NEC都曾進入分析人士的視線。不過,宏碁最終選擇了美國Gateway與歐洲Packard Bell。不過,日立退出個人PC市場,也許是日本PC行業大整合的開始。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