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6月瑞星首先提出“流氓軟件”的概念,經過近一年的聲討,流氓軟件的叫法深受網民認同,但由于法律沒有對流氓軟件的定義做出界定,國內各殺毒軟件廠商懾于在法
|
由于卡卡3.0[下載]將400多種插件作為流氓軟件嫌疑來可卸載,因此,仍然面臨淪為流氓軟件廠商眾矢之的,甚至深陷糾紛的問題。
“我們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作為國內最大的專業性殺毒軟件軟件廠商,一方面以我們的技術,完全有信心與流氓軟件廠商交手,另一方面,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就考慮了讓用戶自己來選擇是否卸載插件,因此并不存在法律方面的問題。”針對業內的上述擔心毛一丁這樣告訴新浪科技。
另外,業內分析認為卡卡3.0承諾免費供用戶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在法律上避免給對手留下了攻擊的口實。但毛一丁認為,流氓軟件會越殺越少,“也不是一塊純潔的、值得經營的商機。”
9月初毛一丁在接受新浪科技電話連線時還對流氓軟件肆虐網民的情況表示了無奈,現在時隔不到3個月,我國對流氓軟件的定義仍未出臺,為什么瑞星的態度突然轉變呢?瑞星為什么不一開始就“把流氓軟件當作病毒來查殺”?
對于這一問題,毛一丁稱,“從年初開始,我們就注意到流氓軟件已經開始向病毒化發展,從7月份開始我們的客服每天會接到6萬多個電話咨詢解決‘計算機中毒’的相關問題,但是我們只能處理15000多個電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這給我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他認為流氓軟件已經太猖狂了,瑞星是被迫應戰。
據了解,瑞星卡卡3.0[下載]這次之所以敢于宣稱“徹底查殺流氓軟件”,主要是其采用了查殺病毒的技術來反流氓軟件。瑞星工程師史禹告訴新浪科技,卡卡3.0采用了他們獨創的碎甲技術(Anti-Rootkits),該技術可以發現隱藏在用戶計算機上的大多數一般殺毒軟件發現不了的插件和病毒。
對于媒體關于卡卡3.0可隨意卸載用戶電腦中插件的疑問,毛一丁最后重申,卡卡3.0就是從用戶的考慮出發,“將用戶的權力交還給用戶”。他表示,“用戶的權力高于一切,只要用戶愿意,所有的軟件產品都必須可以被無條件地卸載,包括微軟的Office和瑞星殺毒軟件。”(臧中堂)
相關報道:
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