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里比網上的人更多,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這是虛擬世界中“倒家”們的豪言壯語。用現實中的真金白銀換取不知存儲在哪個服務器上的一段數據?
一般人很難理解,但這樣的事幾乎天天都在網上發生。網友用現實的鈔票換取虛擬的
|
“網上倒爺”,他們的工作就是從網友處收進虛擬物品,再轉手給需要這些虛擬物品的其他網友。盡管買賣的是虛擬物品,但“倒爺”們支出、收進的卻都是實實在在的人民幣。本報記者將繼續關注此事。
抓住網友“狂熱”心理
“一般人很難理解網友對于虛擬物品的狂熱,他們對需要的裝備,就像追求時尚的女子看見心儀的時裝一樣。”網名為“閃亮者”的趙先生在一家私人公司任財務,每天下班回家后,就會立即打開電腦上網,變身網上“倒爺”。
趙先生今年32歲,幾年前聽說有人為了游戲里的“一把刀”付出上千元時,也很難理解,可如今他已學會抓住這些網友的“狂熱”心理,推銷自己的虛擬貨幣和虛擬物品。“理不理解不重要,關鍵是要看到這是客觀存在的情況。”
趙先生目前在網上開店,專售Q幣及QQ號,偶爾也代理一些游戲裝備。他出錢收購Q幣或存有Q幣的QQ號,通過網上商店銷售,讓需要的網友匯款到自己的銀行賬戶里,再把這些Q幣或QQ號“轉贈”給他們。
趙先生表示,Q幣是最具代表性、使用最廣泛的虛擬物品,甚至有代金券的特點,自己做的事,有點像“倒商品的”,又有點像“倒外匯券”的。
網上炒賣要看“風向”
收售虛擬物品也要看“風向”。趙先生說,現在網絡游戲對裝備交易有不少限制,而且有專門的論壇供網友交換,因此他把目光瞄向了Q幣。
現在使用QQ的人很多,玩一些游戲或享受一些增值服務,都需要Q幣。更特別的是,Q幣現在甚至可作為購買其他游戲點卡、虛擬物品的“中介物”,也可以支付用來享受一些網站的影片、軟件的下載等,甚至一些中小論壇支付版主的“工錢”,就是Q幣。
即使虛擬的“幣”,也有“通貨膨脹”的時候。趙先生回憶,今年夏天“超女”可用Q幣進行投票,一時網上Q幣交易大熱,甚至有報道稱一家網站一天Q幣成交額激增至50多萬元。為了賺錢,一些“倒爺”將每個Q幣的價格降到4、5毛左右,元氣大傷,“現在還在慢慢恢復”。
低價Q幣從何來?趙先生說,除一些熟悉的網絡玩家、論壇版主定期兌換,還有一些“來歷不明”的,自己不會主動去問。
“倒爺”每月能賺2000元
向網絡公司購買一個Q幣需1元人民幣,向趙先生這樣的“倒爺”買,只要9毛,甚至更低。至于收進Q幣的價格,趙先生表示不方便透露,但是做得好,一個月收入2000元不成問題。至于網上有人說月收入達四五千乃至上萬,他表示“不排除個別人可以做到,但這里面可能有水分。”
趙先生說,5年前自己還不太會上網時就發現了這一商機。當時自己在朋友開的網吧里幫忙,經常有年輕人到網吧進行裝備與現金的交易,于是自己開始玩網絡游戲時順變成了“中間商”,后來索性在一購物網站上開店專門做這門生意。
部分低價Q幣盜號得來
經趙先生介紹,記者找到了定期向他供應Q幣的小徐。小徐曾在趙先生朋友的網吧打工,如今已回到四川彭縣老家,常常在朋友的網吧幫忙。他告訴記者,自己喜歡在網上打牌,如今打牌是以Q幣為籌碼,他常常和認識的朋友并排坐在一起,各自進入游戲,然后在同一張“牌桌”上游戲,這樣兩人可以互通有無,不明就里的其他玩家,只能乖乖地交出Q幣來。此外,小徐還在網吧里收進一些年輕人的Q幣,以此代收上網費。
小徐強調自己并非通過這種途徑賺錢,只是偶爾為之:“耍的時候賺點零花錢”。但他也常常上網關注賺取Q幣的方法,常有人在網上發帖介紹“賺幣”經驗:“內部代碼”法、軟件代賺法等等,但小徐表示:“網上方法開玩笑的多,其實八成都是沒效的。”
“以前偷別人的QQ號純粹為了好耍,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這可以賺錢。”據小徐介紹,盡管有關公司加強防護手段,一般賬號被盜還可以取回,但相關的虛擬裝備和虛擬物品往往難以取回,而這部分被盜的虛擬物品,很可能流向“倒爺”們。
小徐說,一般想要這些幣或裝備的,都是有錢但沒時間打的,他們不屑于盜號的。現在防護措施完善了,盜號不馬上處理掉可能就白盜了,所以流給中間人最有可能。
【網友訴苦】
賬號被盜竟要“贖”回
網友“小花兒”最近有點煩:自己剛剛為QQ賬戶充值20Q幣,給自己的電子寵物看病用了2Q幣,前幾天再次上網竟發現密碼不正確。還好通過手機綁定取回號碼,誰知其中Q幣大多已經被“轉贈”他人。“小花兒”告訴記者,她的不少朋友都遭遇過QQ或游戲賬戶被盜的情況,但卻找不到其他挽回損失的途徑。還有一名網友今年購買了帶有20Q幣的QQ號用以“超女”投票,誰知付了錢還沒來得及使用號碼就被收回。而另一位網絡游戲玩家更慘,賬號被盜后竟然被告知,充值100Q幣方能“贖”回賬號!
對此,趙先生十分委屈:“我只是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各取所需。你想買便宜點的Q幣或虛擬裝備,可能找一天、一月都找不到合適的上家,可是我們幫忙提供方便的平臺,而且有相關服務。”
還有人對“網上倒爺”的存在表示擔憂:“倒爺”們為虛擬物品走向現實提供了途徑,不少網友希望,能夠出臺相關法規,對于人們的網上行為,也能有所規范。
作者:晚報記者 范獻豐
相關報道: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