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別網絡泡沫徹底破滅不過短短三五年,中國互聯網產業卻已依稀在噩夢中蘇醒了過來。當年那些壯志凌云于一時、躊躇于一夜發跡間卻始終未能心想事成的投機商、點子大王們,在沉睡多時之后,似乎都是在猛然間、不經意間發現,其實,在他的不遠處儼然堆砌著又一座座誘人的金山、銀山,旋即,不顧一切地、一窩蜂地狂奔過去,滿心期待能借此東風如愿以償地順利入主福布斯抑或
通觀尚未形成產業的中國互聯網大局,筆者并無全然茍同上文中那個美國小伙兒的意思,但是,面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喧囂一時而實質性動作卻孱弱乏力、電子支付市場精英云集卻魚龍混雜、錯漏百出、問題重重的情勢,筆者實在有些肺腑之言如骨鯁在喉,似乎不吐不快。
只說電子支付。
從概念上講,一切通過電子手段實現結算的方式都可以稱之為電子支付,ATM、手機、固定電話、互聯網等多種途徑都可以實現類似的操作,而通過互聯網結算的模式仿佛更為惹眼,又或者說,其人氣要比前幾者旺盛得多。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通過互聯網結算大體只有兩種實現途徑,其一,通過銀行一端的電子支付平臺。其二,借助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日益火爆的今天,扛著麻袋交錢拿貨的日子早已是“舊石器時代”的笑話,通過互聯網實現電子支付已經漸成主流,想一想,實在是因為其便捷性的巨大魅力太令人沉迷。于是乎,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拿出對策,竭盡全力號召商家建立網上帳戶,而第三方支付平臺更是吸納了眾多的運營公司,躊躇滿志之間,覬覦的卻是該市場巨大的商業利益。
市場咨詢機構日前發布調查報告稱,2007年我國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市場規模將達215億元,而2005年電子支付的市場規模為161億元,已經占到當年國內電子商務總體規模的12%。由此可見,電子支付的光明前途真是不可限量:這么大的市場,如此多的鈔票,能抓一把是一把,能多抓一把就多抓一把。你有YEEPAY,我就來個PAYPAL,你中國人看好了不管用,我老外也要殺進來,你還別不服,后邊還有無數打扮地花枝招展的新朋友力圖闖進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急速冒進恰恰反映了該市場的亂象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依托互聯網完成全部交易的電子支付平臺,從出生到現在一直不間斷地受到來自互聯網的特殊關照,小到幾十塊錢的無形蒸發,大到數十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瞬間化為虛無。戶主在哭天搶地之余,接下來要完成罵一圈的過程,先是痛恨自己的誠實與淺薄,進而給盜取自己帳號者提出了種種犧牲的理由,再是咒罵可惡的運營商,進而逐步推演到我們偉大而神圣的中國政府之不作為。網絡安全、電子支付,可大可小的問題,涉及的卻不僅僅是面子。
屢見報章的網絡欺詐將電子支付拖入泥沼,掙扎且掙扎。我們不論它是網絡釣魚還是網絡釣蝦,反正手里的錢就因為自己輸入了個帳號、鍵入了個密碼就沒了。你鼓吹方便、快捷沒錯,但是我的錢哪去了,所謂的快難道就是這個意思?當然,將所有的責任推到支付平臺一方仿佛不太厚道,畢竟欺詐之始作俑者并非這班人馬,但是不論如何,對于支付平臺的健康、良性發展,這些公司,不論大小,都有責任。筆者想說的是,這些一窩蜂涌上來的支付公司有幾個是真正把安全放到第一位的?
新近的消息是,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起步門檻做了明確限制,規定:設立全國性支付清算組織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筆者叫了一聲好,行業規范就要開始了。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