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產業環境密切相關的中國特色是談論視頻互聯未來的立足點
中國視頻互聯網的興起,既有與國外共性的因素,也有中國獨特的相關產業進程和政府管制等原因。前者提供了產業背景,后者決定了具體發展路徑,無論在內容、播出方式、盈利方式和產業鏈各方參與動機上,中國的視頻互聯網都與歐美等國家不盡相同。所以,中國特色是談論視頻互聯網未來的立足點。
共性的因素包括寬帶的普及、P2P技術的應用、Web2.0概念的興起以及個人制作視頻終端的大眾化等。這是視頻互聯網興起的物質和精神基礎,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的YouTube。自由地分享用戶自己制作的視頻短片讓YouTube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從而急劇積累人氣,成為商業上的奇跡,也成為諸多中國效仿者的偶像。
當然,YouTube面臨的問題也是中國后來者共有的,最集中的就是網絡帶寬、內容版權以及商業模式。雖然這些問題表現出的形式一樣,但他們在中國有獨特的內在邏輯,這是與中國獨特的產業環境密切相關的。
模糊的產業邊界
中國最獨特的產業背景是,視頻互聯網與數字電視、IPTV同時起步,以至于這三者之間的產業邊界模糊。
在互聯網上,中國和發達國家接近同一起跑線;但在IPTV、尤其是數字電視上,中國卻落后很多。像影視劇、電視節目、大型活動的點播、輪播、直播等功能,在國外主要是在數字電視平臺上體驗的。但在中國,由于數字電視尚未普及、網絡的雙向改造也尚未完成,互聯網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數字電視的作用。
事實上,這些內容正是支撐視頻門戶最主要的部分。所以新浪要搶央視所有頻道的新聞、專題、訪談節目的獨家網絡播放;QQ直播要去找眾多的地方電視臺合作,比如超級女聲;搜狐和新傳要重金購買世界杯、奧運會和NBA等獨家體育視頻資源。
另一個產業背景是中國獨特的頻道特色。免費頻道導致內容嚴重同質化,大量節目在電視臺沉淀,發揮不出作用。電視傳媒愿意把其節目移植到互聯網上,實現已有的內容再次銷售,將同一個內容賣給不同的渠道等。而民間制作機構在現有電視臺、頻道體制的排擠之下,更是被迫轉戰互聯網平臺,據說光線傳媒已經規劃了三十多個互聯網原創視頻頻道,伺機推出。
還有一個背景是盜版內容泛濫。除了這些版權合作之外,大多數視頻網站上更多的是沒有版權的電影、境外電視節目等等,恰恰正是這些內容最吸引用戶。
這三方面背景促成了視頻門戶內容的主要構成。然而,以中國現有的互聯網條件而言,要承擔大規模的點播、輪播、直播,除了在技術上尋求突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購買服務器和帶寬,而帶寬是最為昂貴的投資。影立馳的吳波說,按照現在中國最好的價格,100Gb帶寬一年的費用就是2.4億人民幣。這對于尚未盈利的視頻網站而言是天價。
其實,這是互聯網在承載一項并不擅長的業務,中國大大小小的視頻網站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都面臨是繼續擴大用戶還是控制帶寬的矛盾,網站在大型活動中宕機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帶寬上最有優勢、成本最低的是廣播網。而且,點播、輪播等功能是數字電視和IPTV主打的增值業務。各地有線網絡中的點播、輪播也正在陸續開展。從觀賞體驗看,這些節目制作時就是為了“后仰”觀眾服務的,適合在電視的大屏幕上觀看。隨著數字電視、IPTV的進一步推進,廣播電視體制的改革,互聯網上的這一大塊內容將面對強勁挑戰。
缺失的游戲規則
從內容監管到傳輸方式,中國視頻互聯網的基本游戲規則還沒有確立。所有視頻網站的目光都集中在PV(PageView)值上,一些網站的目的很明確,吸引到足夠人氣后就轉手下家,加上資本的助推器,繁榮的視頻互聯網可能存在泡沫。
雖然視頻網站積極和傳統媒體談合作,傳統媒體也愿意把內容放到互聯網上。但是中國的大部分視頻網站最有吸引力的內容還是非法的,其中包括盜版電影、尤其是好萊塢大片,非法的境外電視節目等。這也就造成了中國的視頻網站看起來豐富多彩,實質上大同小異。
對視頻互聯網的管制,從我國的政府部門設置看,還是一個難題。視頻互聯網屬于交叉地帶,由于發展迅猛,相關部門還沒有協調制定出一個完善的游戲規則。信息產業部對網站有天然的管轄權,但視頻內容還涉及到廣電總局、文化部、版權局等國家部委。今年8月,廣電總局對外放風要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設立視頻互聯網監管中心。廣電的想法由來已久,這次放出消息一方面測試市場反應,另一方面也是試探其他部門的態度。
隨著視頻互聯網產業價值的增長,政府監管勢在必行。究竟是以部門對抗式的方式出現、如IPTV,還是以部門合作協調的方式出現;對版權監管、內容合法性審查等孰重孰輕;執法力度如何等都是未知數,這些將影響視頻互聯網下一步的發展。
視頻互聯網的另一項規則是傳輸方式。視頻網站大多數都采用了P2P技術,絕大部分的P2P公司只考慮保證自己下載速度高、改善用戶體驗,而不顧電信帶寬資源,瘋狂占用,被運營商視為“洪水猛獸“。而沒有運營商的支持,視頻互聯網難以獲得持續發展。
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等運營商都在考察P2P,嘗試把P2P放到自己現有網絡中,既不傷害最有價值的帶寬,又能夠免費擴容用戶,并且平衡和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運營商只有經過反復測試之后才會逐步上馬P2P,在這之前誰能夠和運營商深度合作、得到支持,誰就將會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未來可能的方向
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盈利模式的問題。作為圖文互聯網的延伸,視頻互聯網在中國最容易想到的盈利模式就是廣告,像新浪就堅持免費內容加視頻廣告的道路。廣告由內容決定,視頻互聯網內容有傳統媒體制作的有版權內容、盜版內容以及用戶自制內容三大類。隨著數字電視等競爭對手的強大,傳統媒體內容這塊廣告面臨分流危險。而像盜版內容、境外非法內容以及處于灰色地帶的用戶自制內容,這些不合法或者有待法律認可的內容,吸引品牌廣告很困難。
另一條道路是點播收費,21cn稱已擁有百萬級的活躍付費用戶。然而點播可能并不是互聯網的特長,而且在內容成本的壓力下,這種盈利模式利潤不高。
視頻互聯網真正的活力在于互動,包括對傳統媒體制作的內容的互動以及用戶自制內容的分享。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未來的電視不再是我播你看,未來電視在視頻互聯網上的互動增值服務上收益甚至會大于傳統的廣告等手段。
在用戶自制內容上,互動的網絡將給廣告帶來革命,比如YouTube最近推出的參與式視頻廣告和品牌頻道等新形式。這種探索只是剛剛開始。
總之,視頻互聯網決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模樣。視頻互聯網未來有多大,取決于它的改變有多大。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