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性質是就像‘足球場’,至于是否踢假球,這不是我們所應負責的!”慧聰網首席執行官郭凡生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對《財經時報》明確表示,電子商務網站僅僅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產生的交易糾紛應該由政府相關部門去解決。
在郭凡生看來,目前的電子商務交易糾紛中,普遍存在“政府管理缺位”現象。
實際上,中國社會誠信體系的缺失已是業界共識。如何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建立一種民間的誠信體系?在過去幾年里,包括阿里巴巴、慧聰、淘寶、易趣、當當等在內的各類電子商務網站,都在以各自的方式進行摸索。
各顯神通
為了吸引更多人氣,搶占電子商務更多市場空間,各大電子商務網站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了保障各自平臺的安全性,他們幾乎想盡了一切辦法。
在C
據阿里巴巴集團公關部陶然介紹,淘寶網則從機制、技術、管理三個層面著手保證交易的可靠性。
機制上采取了三點:一是用支付寶實現交易流程;二是推出“你敢付,我敢賠”的全額賠付制度;三是對用戶信用記錄,包括賣家注冊實名認證,淘寶聯合國家公安部身份證認證中心,要求每一位淘寶賣家都必須經過身份證及固定電話雙重認證
在技術上主要是兩點:一是提供安全控件,防止黑客利用木馬盜用會員賬號;二是任何資金動用都會短信通知用戶,確保會員資金安全。
在管理上,淘寶網設立了網絡安全稽查機構,一旦發現網絡交易欺詐等犯罪行為,淘寶網將配合公安網監部門追查到底。
淘寶的老對手易趣也不甘落后。據悉,易趣除提供交易工具“安付通”外,也同樣實行了賣家實名認證服務,要求每個賣家都必須通過認證。
網商聯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曉東對《財經時報》透露,為了消除消費者的顧慮,他們讓自己平臺上的各賣家對其所售產品購買保險,讓購買者放心。
相比之下,由網站掌握賣方資源的B
當當網品牌經理尹莉向《財經時報》透露,當當除了從進貨渠道嚴格控制質量外,還采取了“差價雙倍返還”政策。即如果顧客在當當網購買某商品的價格高于網下的百貨商場的價格,顧客只須憑實體店面的銷售小票,就差價部分可向當當網索取相當于雙倍金額的禮券賠償。
北斗手機網董事長助理羅弼文也對《財經時報》稱,他們主要是抓貨源,從而保證自己網站不會有水貨手機或是黑手機出現。
網站合作亟待加強
計世資訊互聯網分析師劉冰向《財經時報》介紹,目前各電子商務公司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來保證交易誠信問題:一是如阿里巴巴與易趣推出的支付平臺,或是采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二是“個事個辦”,即對所在交易平臺上出現的虛假交易信息,出現一次刪除一次。
盡管這些交易平臺依然存在漏洞,但無疑促進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各大電子商務網站“自掃門前雪”,這也導致了這些網站之間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這一現狀亟待由政府部門出手解決。
實際上,早在去年,我國就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及《電子支付指引》等法規,試圖從法律上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保障。
但賽迪顧問分析師遲聰冰認為,盡管已出臺兩大法規,但我國在此領域的法律仍不完善,需要進一步加強,同時需要規范電子商務準入準則、明確電子商務平臺與實際經營的連帶責任、同時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法律法規,將電子商務納入到法律法規領域。
不久前,由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國務院新聞辦網絡局、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多方打造的中國網(china.cn)“中國供應商平臺”,也提出了“推進誠信貿易,創建國際品牌”的口號。
“我們在幫助企業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愿意與國內電子商務網站一起,規范網上貿易,促進中國的電子商務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網中國供應商平臺總經理段世文表示,中國網將借助各地政府資源方面的優勢,對電子商務欺詐現象予以嚴厲打擊。
中國網還聯合商務部推出了CNBCS企業誠信認證體系,以保證企業身份真實有效從而降低網絡交易的風險。段世文認為,這一模式顯然將加促中國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的建立。
同時,電子商務協會也在為解決電子商務誠信問題而努力。在
“紅色標識代表企業已達到高級誠信標準。”電子商務協會誠信評價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藍色標識代表企業達到基本的誠信標準。
據悉,誠信標識的有效期為一年。期間中國電子商務誠信評價中心設置了專門的投訴中心和黑名單機制,對企業的非誠信電子商務行為予以曝光和懲戒。
而據美國2005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93%的網上購物者認為,網站上出現某種誠信標識很重要,3/4的網上購物者只在有誠信標識的網上購物。
電子商務協會推出紅藍標識,顯然是加強電子商務誠信標準的一大舉措。當然,這一想法是否能最終實現,還有待于市場的檢驗。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