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月以前,英特爾的一個失誤,讓AMD在中國打開了勝利之門,為此楊旭不得不離開英特爾中國的權力中心;24個月后,楊旭重新回到英特爾中國的權力之巔。這位被炒作為“AMD殺手”的悍將,承擔著空前巨大的壓力。
英特爾中國策略出現偏差
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楊旭近日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一大批關于楊旭是“AMD殺手”的報道紛紛出爐。英特爾炒作“殺手”之名的幕后,實際隱藏玄機。
楊旭上任之時面對的英特爾中國,比他2004年離開時的業績要糟糕很多。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AMD一季度的中國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6%提高到了25%,而英特爾則從84%下降到了74%。楊旭接任后,短期內仍然無法扭轉英特爾的頹勢,英特爾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顯示,亞洲地區(不含日本)的銷售收入下降了14%,略高于全球銷售收入下降的13%。
有分析機構指出,業績下滑的背后,是英特爾中國的策略出現了偏差。長期以來,英特爾抱著既發展又阻止的矛盾心態去做中國市場,在中國的路顯然走得越來越不順暢,尤其是其在WAPI標準方面的強硬態度。
記者從電腦廠商處得到的信息是,英特爾與聯想、同方等中國一線PC品牌的關系也是矛盾重重,急需修補。
炒作“AMD殺手” 引起業內反感
重回英特爾中國權力之巔的楊旭面臨一個現實——他不得不選擇更加柔和的路線,來獲得更多中國廠商對他的支持。而兩年前,正是由于英特爾的一味強硬,AMD在中國打開了勝利之門。
2004年7月,聯想在推行“圓夢”電腦普及計劃時,選擇了價格更低的AMD芯片,此舉令英特爾很不舒服,楊旭更是對媒體公開發表了暗示性的警告。此后,兩家公司一度陷入長時間的冷戰,公司高層曾很長時間互不往來;而AMD則乘機擴大了與聯想的合作范圍。隨后楊旭被“明升暗降”,遠離權力中心長達18個月。
由于AMD這兩年的強力競爭與開放策略,英特爾在中國的品牌霸權瀕臨瓦解。著名IT評論家方興東此前曾經指出,英特爾進入中國20年來,向來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經營策略,但實際上,謀求同中國IT產業共同發展才是英特爾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戰略。
而英特爾近期咄咄逼人地開動宣傳機器,炒作“AMD殺手”的稱呼,除了鞏固楊旭在英特爾內部的地位外,顯然是期望喚起業內對英特爾絕對壟斷時代的記憶。有廠商指出,“面對已經強大得多的AMD,英特爾中國繼續搞陣營、樹鐵幕老一套來對付AMD的做法并不明智,況且,沒有AMD,英特爾的奔騰產品可能還要賣13年時間。”楊旭如果堅持做“AMD殺手”,那恐怕也將是“中國IT業的殺手”。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