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蜜桃狠狠狠狠狠狠狠狠狠_午夜视频精品_激情都市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 互聯網公司成功的四個要點

互聯網公司成功的四個要點
2006-04-12 08:42:32  作者:新宣  來源:

    在新一輪互聯網熱潮中,關于互聯網公司創建戰略的討論再次被引發

  日前,一篇《中搜還有機會嗎?》文章,激起IT業界很大反響,中搜COO專門就文章觀點作出書面回復,引發了互聯網公司創建戰略的討論。為此,筆者再次從專業角度,撰文論及互聯網公司獲得成功的四個戰略要點,為諸多公司作出參考。

要點一:確立競爭對手

創建互聯網公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確立競爭對手。任何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業務,其生意都源自從既有行業與競爭中轉化而來。汽車的生意從馬車轉化而來,飛機的生意從鐵路和輪船轉化而來,可樂的生意從酒類飲料轉化而來。亞馬遜的生意源自傳統書店,Google的生意源自雅虎(綜合門戶),百度(中文搜索)的生意源自Google,從戰略脈絡看,整個商業界都是如此。企業創業的第一步,即是辨認出自己的生意來源,針對其制定出有效的競爭戰略,將生意轉化為自己的業務。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競爭對手界定主要有兩種,一是傳統的網下業務,二是某項互聯網業務的領先公司。第一類互聯網公司,是將傳統業務轉移到網上,比如網上書店、網上票務、網上拍賣等等,作為互聯網業務的先驅公司,它們明確的對手就是同類網下業務。比如亞馬遜,它的競爭對手就是巴諾書店,它要把巴諾的網下生意轉化過來。第二類互聯網公司,從事的業務是互聯網特有的,像網上搜索。開創這些業務的公司一樣要找到對手,那就是某些先行的互聯網公司。比如Google,它的競爭對手就是雅虎,它要將原本是綜合門戶的用戶爭取過來,使用專業搜索引擎。對于許多后起加入某項互聯網業務的公司而言,它們的競爭對手就是同行領導者。比如誰要開創第二家網上書店,亞馬遜就是它的競爭對手,要創建百度,就是建立起一個與Google相對立的中文搜索引擎。

缺乏明確的競爭對手界定,意味著生意來源不明,商業模式不清。像中搜,原本是一家互聯網搜索公司,但主要產品網絡豬卻被塑造為綜合性的“個性化信息門戶”,它的競爭對手既可能是Google或百度,又可能是傳統門戶網站(如新浪),還可能是提供專業服務的各類網站(如提供訂票服務的攜程)。其結果,是無法針對誰制定出有效的競爭戰略,不能有效地實現生意轉化,為自己贏得顧客。表面看來,什么用戶都可以使用中搜,實際卻是沒有特定的用戶屬于中搜。

要點二:利用分化,進入心智

從戰略脈絡上講,一個公司是從競爭對手那里獲得生意轉化,但事實上并不一定就是搶走了競爭對手手中的生意,有時是創造了新的生意。就像電視媒體并沒有取代報紙和廣播,但它通過與文字、聲音媒體的對比,建立起了影像媒體的認知,從而贏得了顧客。也就是說,所謂生意的轉化,實質上是將顧客對先行競爭對手的認知,轉化為對新品牌的關注和認同,使后者迅速進入顧客心智,成為消費或應用選擇。一旦進入顧客心智而被選擇,我們就可以說公司擁有了顧客,得到了生意。

生意的戰場就在顧客心智之中,一個公司的品牌不能躋身顧客心智而被選擇使用,就談不上成功。舉例來說,互聯網上的門戶網站數之不盡,但只有雅虎、MSN、新浪等少數進入了顧客心智;易趣、淘寶等網上拍賣網站大打出手,目的是為了能在顧客心智占牢一席之地。同樣,搜索引擎成百上千,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成為用戶心智中Google、百度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分化是商業發展的趨勢,將先行競爭對手視作綜合傳統者,標榜自己是分化出的新一代,將有效地借助先行者實現認知轉化,是互聯網品牌進入顧客心智的唯一方法。Google是因為把搜索引擎從門戶網站中分化出來,所以進入了顧客心智;在人們心智中,百度是中文搜索引擎,從Google分化而來;盛大專做網絡游戲,從門戶分化出來,有別新浪。在商業中,分化是持續不斷的過程,細分后的品類成長到一定規模,又將再次分化。比如網絡游戲中的3D游戲、休閑游戲都可能是分化的方向,又比如搜索中的新聞搜索、MP3搜索、圖片搜索、flash搜索、視頻搜索都可能是分化的方向。每一次分化都是創建新公司的良機,新生品牌借助與傳統品牌的競爭依次進入用戶心智。

融合與商業發展的趨勢相違,也無法符合人們的心智認知。比如中搜網絡豬,是一款全方位桌面軟件,集互聯網搜索、Web搜索、內容服務、即時通訊、商務應用為一體,聲稱提供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但對用戶認知來說太過復雜,而且它的每一項子功能,人們心智中都有更佳的專門網站可以提供。事實上,看新聞,新浪會是人們心目中的首選,預訂酒店機票則有攜程。商業已經催生出各類分化服務,用戶已習慣分別消費和應用,不會同時需要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服務。他總是有側重和特定需求,于是他可以選擇簡單、專業的網站,這些專業網站在各自領域會比大而全的門戶做得更好。也就是說,除非網絡豬把Google、新浪、攜程、QQ、阿里巴巴等各個領域的領導品牌集成進來,否則用戶不會買賬被困死在這個豬上。然而,即便中搜能夠做到這一點,用戶依然可以直接登陸那些已進入心智的專業網站,沒有必要經過網絡豬進行中轉而自添麻煩。值得警惕的是,網絡豬的新概念,會使得用戶出于好奇心而紛紛嘗試,造成短期繁榮的假相。

Google已經進入了很多領域,包括E-mailIM和硬盤搜索,也許會研發瀏覽器,而中國和美國互聯網也掀起新一輪旨在融合的并購狂潮,但很顯然,Google的郵箱不會超過Hotmail,瀏覽器不會超過IE,這些先行的品牌都比Google好。阿里巴巴并購中國雅虎,但它的首要任務是將門戶、B2B、支付系統、網上拍賣等公司與品牌分別做好,而不是融合成一個公司、品牌或網站。前車之鑒倒是應該記住,AOL與時代華納的融合購并,創造了數千億美元的損失。

要點三:圍繞定位進行配稱

比照競爭對手而建立分化公司,意味著在顧客心智確立一個全新的定位,企業需圍繞新定位進行全方位的整合,讓各項運營活動之間形成配稱,進而打造成功公司。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技術和名字是兩項非常重要的配稱內容。

技術的恰當角色,是為建立定位而服務,沒有定位,公司不清楚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技術,再好的技術也得不到顧客認同。中搜毫無疑問開發了許多不錯的技術,但如果這些技術不能有效地針對百度、Google而轉化為生意,就只是耗費投資而沒有產出。尤為重要的是,在公眾用戶看來,領導者同樣甚至更差一點的技術,也會比跟隨者好。用戶知道Google、百度是搜索的領導者,就會認為它們的技術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才會勝出。這與事實無關,而僅關乎認知,在后發公司引以為豪的技術,很有可能尚在推廣過程之中,就被業內領先者引用而變得普通平常了。就像許多IT小公司開發了很多技術,但卻被微軟迅速地將許多創新技術應用與普及化,最終微軟擁有了最多顧客和最強認知。

名字的作用也一樣,僅是一個名字并不能決定成功,但它卻是走向成功品牌的重要條件,尤其是在互聯網上。在現實世界里,會有很多關于公司經營業務的線索,比如地理位置、櫥窗展示、產品包裝,甚至建筑物的大小和建筑風格(酒店看上去像酒店,餐館看上去像餐館),這些都有助于顧客識別和尋找到公司。然而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的世界里,網站除了供人們記憶的品牌名(包括中文名和網址)之外,再沒有任何其他的經營線索。所以對互聯網的用戶而言,品牌名稱就是一個公司的全部,他憑此識別、記憶和尋找到提供特定業務的公司。

這里最忌諱的就是通用名字,像“中國搜索”、“中國人才熱線”、“計算機世界網”,而不是用獨特、專屬的名字。這源自互聯網業早期的運營經驗,當時各類網站還不是很多,用戶對網上商業也所知甚少,一個通用名稱容易讓人尋找得到。就像一個人想玩網上游戲,他可以查找和登錄“中國游戲中心”。然而時至今日,各類網站蜂擁,通用名稱迅速成了某類網站的指代,而不是被用來識別某個網站,有經驗的用戶開始進一步選擇那些獨特而有專屬名字的網站。例如,一個網絡游戲者不再是搜索“中國游戲”了,他會直接登錄聯眾世界、盛大或是九城。于是可以看到,通用名稱網站幾乎無一例外地輸給專屬名字網站。“互聯網服務商(ISP)”輸給AOL,“搜索引擎(Searchengine)”輸給Google,“拍賣網(Auction)”輸給eBay,“書籍網(Books)”輸給Amazon。在中國,則有“中國人才熱線”、“計算機世界網”、“中國圖書網”、“中國產品平臺”、“中國新聞網”等網站,分別輸給前程無憂、天極網、當當網、阿里巴巴、新浪。放眼之下,在并非初級發展的領域,實難找到一個通用名稱勝出的例子。中國第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站通用到極點,叫“中華網(China)”,行業初始之時股價高攀至每股130余美元,如今跌落至2美元多。

要點四:聚焦定位,不斷進化

公司需要不斷聚焦在定位上,因為公司對于顧客的全部價值就在于此,沒有了定位,也就沒有了價值。像早期的搜狐,可認為是百度的前身,最初定位在搜索上一炮打響,但隨后四處出擊,很快淡去了原來的定位價值。

品牌聚焦在定位上的目的,是確保主動促進自己的進化。在這方面,英特爾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它聚焦在微型處理芯片上以來,一直不斷推出新一代產品,從早期的芯片到286,到386 486,到奔騰(到奔三、奔四),到迅馳,令競爭對手無法跟進和還擊。互聯網公司要做的正是如此,盛大、百度、攜程等公司,迄今為止只能算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面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它們必須不斷推動自己業務品類的進化,才能夯實和鞏固自己的競爭優勢,保持自己的品牌在顧客心智中的強勢地位。

每一家公司獲得初步成功后,往往會偏離原有的定位,從而逐步失去在顧客心智中的焦點,最終失去價值,稱為商業中的“熵定律”。在物理學上,熵作為物質失序的單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互聯網公司中這樣的現象并不少見,Google在成功后,搜索業務仍需要不斷加強,但它卻走上了快速擴張的道路,大有統治整個互聯網世界的雄心壯志。這只會是Google走向衰退的開始,同時是百度和中搜等后來者的機會所在。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