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幾年過去了,你會發現,升職加薪的機會并不會第一個垂青你。因為相比較沉默的“老實人,一個主動進取的人在職場其實更受歡迎。
這讓小薪不禁想起之前因為在“芭莎之夜”上實力搶鏡而被熱議的章子怡。我們可以發現,社會已經更加欣賞和鼓勵那些“把野心和欲望寫在臉上”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更有動力去付出和拼命。
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新的勇氣,希望你更加大膽和果敢,用欲望倒逼行動。
寫在前面的話:最近聽說一種論調,叫做“不接受996就吃不了苦”。
所謂“996”,指的是工作日早九點到晚九點、一周工作六天、且沒有任何補貼的工作制度。
這種論調稱,一個不能接受996的人注定無法吃苦,而無法吃苦的人又如何能雄踞職場、傲視群雄呢?
果真?這就涉及到一個少有人了解的概念,叫做“工作觀”。
所謂“工作觀”,說白了就是你對一份工作的看法、你當初選擇這份工作的初衷,還包括你打算從這份工作中得到什么以及愿意付出怎樣的代價,等等。
因為以前從事財務工作的緣故,我總能接觸到公司最核心的機密,其中有一項就是工資表。
我把工資表里的工資降序排列過后,赫然發現,正是那些看起來努力又勤勉、態度謙恭且招人喜歡的員工,位于工資表的后幾位。
這一規律,幾乎屢試不爽。
而那些處于高工資區域的人群中,除去其中的職位差異,我把同級別的人員進行了比對,漸漸發現,從一個人來這家企業面試的那天開始,你拿多少錢幾乎就是注定了的。
每個人剛出校園那會兒,作為應屆畢業生幾乎拿的都差不多,因為作為畢業生而言,我們一開始在職場中需要積累經驗,這個時候基本是不具備談價的資格和能力的,所以在對于應屆畢業生的待遇,很多單位都是按照學校的級別進行“一刀切”的。
而工作兩三年之后,人與人之間的工資差異就慢慢拉開了。
總體說來,用人單位的招聘渠道大致分兩類:一是校招,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工資不會有顯著差異;二是社招,主要針對有經驗的職場人,而后者的工資差異,往往就是從面試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我認識一位在外企打工的菲菲,她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做到了副總的職位,在同齡人中儼然是個佼佼者。
“我來公司那會兒就和老板挑明了,工資低于四千我就走人。”
有一回,菲菲告訴我。
很快,我發現菲菲有個工作觀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反思的:那就是具體化自己的要求,并且現在就要,繼而倒逼努力。
菲菲來這家公司的時候,特別敢談價錢。
當時的菲菲直接向面試官和老板表明,自己非?粗劐X,因為她的家境不好,父母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必須依靠菲菲的收入過活,因此算上父母每個月的必要開支三千外加她每個月的最低生活費一千,四千是她所能承受的工資底線。
面試官和老板紛紛皺起了眉頭,表示說需要考慮考慮。
菲菲起身說了這么句話:“我今天敢要這份工資,是因為我會用實際行動讓你們知道我值這個價。”
就是這句自信爆棚的話,打動了老板,老板開價四千五,讓菲菲前來試崗。
菲菲也不負眾望,很快融入角色,將工作做的井井有條。
“你不怕要價高拿不下這份offer嗎?”有一次我問菲菲。
“不怕”,菲菲回復說:“其實面試談工資是我們為數不多的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時機。你不談一個滿意的價錢,指望老板今后給你漲多少工資,簡直難比登天。
如果你今天能談一個自己滿意的價錢,后面的的局面反而對你有利——要知道很多工作本身并不難,你只要肯用點心,基本都能干得不錯,而老板會感覺在你身上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不提拔你就會覺得虧大了;
而如果你今天委屈求全,拿著一份不溫不火的工資,你心里多少會有一些不甘心,如果老板后面給你漲工資你的心理還能平衡一點,如果不能給你漲工資,你必然會心理不平衡,那個時候多數人的做法就是磨洋工,到最后不得不面臨被勸退的局面。我情愿選擇前者。”
曾幾何時,我們都堅定不移地相信,唯有提高了自身價值,才能得到相應的價格。
后來我才發現,其實在傳統的職業環境里,有很多信息是不對稱的(比如你以為用人單位想少花錢,但或許用人單位想的是寧愿多給錢請一個能干的人),這個時候就看誰更有自信更敢于要價了,如果后期能力再持續跟上,基本上職場之路就會發展的比較順暢。
現如今,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信息不再變得神秘,而很多職場文的盛行,大大提升了人們對職場的認知,那么在當今社會中,我們需要抱持怎樣的工作觀呢?
1、永遠對不明就里的忙碌保持警惕
如果一份工作占據了你絕大部分時間,你需要提高警惕。
因為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忙碌都有意義,甚至于不明就里的忙碌反而會讓你忽視了很多寶貴的職業信號。
一份理想的工作,最好是你喜歡且又擅長,另外還能讓你賺到錢的。
當然,所有的工作都有報酬,于是喜歡和擅長這兩件事就變得比錢要重要。
根據喜歡與擅長的程度不同,我把工作狀態分成這四個區間,分別為喜歡且擅長、不喜歡但擅長、喜歡不擅長、不喜歡也不擅長。
喜歡且擅長的工作狀態是每個人致力于追求的目標,但這個目標的實現本身,就兼具意愿和能力兩大要素。
也就是說,一份理想的工作狀態應包括兩個方面,主觀上要有努力的意愿(喜歡),客觀上你要具備相應的能力(擅長)。
而后者是比前者更重要也更容易被人遺忘的因素。
在現實中,理想的工作狀態本身就是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去摸索去嘗試的,很多人在一開始無法找到如此完美的工作,如果非要退而求其次,不妨從擅長的入手。
你擅長,所以才會做起來相對比較輕松,同時稍微努力就能取得不錯的反饋,隨著正向反饋的增加,你會越來越有自信,也會漸漸愛上工作中小有成就的自己,以至于到后來,你會發現自己會慢慢愛上這份工作。
因此,擅長不喜歡的工作只代表你目前不喜歡,并且很有可能變成你喜歡的工作。
2、不喜歡又不擅長,等于自斷財路
如果你做一份工作時內心是厭惡的(缺乏努力的意愿),同時又不擅長(能力不匹配),這份工作對你而言就是煎熬,更談不上賺錢乃至賺大錢了。
我曾經遇到這么一位咨詢者寧姐(化名)。
寧姐當時的狀態很糟糕,因為她之前所從事的,恰恰是一份自己不喜歡同時也不擅長的工作。
寧姐高考那會兒并不懂得專業的重要性,當時估分并不高,正好家里有親戚在藥房工作,于是在親戚的建議下,就報考了藥學方向。
然而寧姐對這個專業一點沒有興趣,另外對于專業課學起來更是一頭霧水,畢業之后的寧姐經親戚的介紹,去了一家醫院抓藥,喜歡天馬行空幻想的她并不擅長這份對精準度和細致度有較高要求的工作,常常出錯,另外醫院的工作量特別大,常常是站了一天,到了家疲憊不堪倒頭就睡。
寧姐忙得幾乎沒有時間考慮未來要怎么走。
結婚之后的寧姐不久就懷孕了,考慮到自己本來就不喜歡這份工作,加上工作量又特別大,另外成天呆在各種藥味里難免對胎兒有所影響,于是干脆辭職回家安心養胎。
自從孩子出生之后,寧姐比以前更忙了,每天圍著老公孩子轉,直到把孩子拉扯到上幼兒園,眼看著老公的生意漸漸下滑,生活越發艱難,這便萌生了回歸職場的想法,然而此時的寧姐所學的為數不多的專業知識早已忘得一干二凈,這幾年忙著帶孩子也沒有考慮過給自己充電學習做積累,寧姐對未來更是一片迷茫。
3、鐵打的能力流水的工作,找到自己的專長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職業環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2017年是零售商家的嚴冬,寧姐老公的生意就在這一年迅速下滑,很快就要撐不下去了。
我們的雙眼告訴我們,形勢變化了,有很多大事正在發生。
每一個時代我們都試圖去預測哪些工作是未來急需的,但這次不同了,因為未來的工作甚至都不是一份工作,其外觀不同、給人的感覺不同、更不會呈現出我們熟悉的形式。
毋庸置疑,如今的企業更加聰明了,也更注重效率了,在變化莫測的時代中,他們也慢慢了解到雇員的真正成本不是工作與福利開支,而是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對于員工管理和角色培養所花費的時間比,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外包這種形式在未來將會成為企業的另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源獲取方式。
比如在財務領域,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就能提供代賬服務,因此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主而言,完全可以找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打點賬務,同時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
而假如有一名熟練的會計師,不論資歷還是經驗都很豐富,TA就能和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達成合作關系,不需要和任何企業簽訂固定的勞動合同,成為獨立的會計師,獲得相應的酬勞——這就是簡單的“外包”。
除此之外,這名會計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放大自己的專長,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開通“某某某說會計”類似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去各大講課平臺開設代賬課程等等,向人展示真實可見的成就和能力,而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需要通過看簡歷、查推薦信就能知道這個人,因此在網絡時代中,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都是看得見的。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與其去找一份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干到退休,倒不如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專長,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強化這一點,直到能獨立于企業之外建立自己的品牌提升身價,未來就不需要依靠任何一家公司就能存活并且能活得不錯。
這可能是互聯網時代企業職場人的理想歸宿。
在此,我想對各位學生們、剛邁出校園的職場新人們、期望轉行改變職業方向的人們奉上一條建議,那就是:任何技能都有價值,問題在于你要讓自己成為最強的那一位。
這才是瞬息萬變的局勢中不變的核心與關鍵。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豐裕的生活及相對自由的職業狀態,請不妨停下來,想一想自己能否打造一門核心技術讓自己值錢。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你未必非要創業才能成為企業家,因為隨著你能力的提升與品牌的擴張,你就是一家企業,而這家企業正在蒸蒸日上。
安徽新華電腦學校專業職業規劃師為你提供更多幫助【在線咨詢】